“年味”,是新年独特的味道。它可以是美食,可以是游戏,更可以是快乐与幸福。而我眼中的年味,同样是如此多姿多彩。
爸爸来掌勺,味美寓意好
年夜饭是极具特色的,它不能随随便便,要色香味俱全,有寓意就更好了。在锅与勺的碰撞声中,爸爸把一句句祝福的话化成一道道美味佳肴,散发出阵阵菜籽油的香。“郑大厨”把菜品端上桌,介绍到:“这圆圆小球叫做淮南煜圆,寓意着团团圆圆;那盘油亮亮的`肉就是红烧小鸡,寓意大吉大利;接下来的就是玉米甜瓜,寓意金玉满堂!”大家高呼妙,然后大快朵颐,吃得不亦乐乎,最后心有灵犀地留下一些碗底子,寓意年年有余。在饭菜香中,人们谈天论地,其乐融融,好不热闹!
这别具一格的年夜饭,还能给你带来吉祥哩!
新年小游戏,益智又有趣
在新年里,最好玩的游戏就是看烟花如火箭一般冲向天空,然后绽开一朵大花。可为了创建文明城市,唯一的梦也“啵”地破灭了。那我们就玩些更有趣的游戏——猜灯谜。
我们结合字谜中的字来拼凑,猜出谜底,联系上下文,得出谜语的答案,靠着生活常识去猜日用品……在解了无聊的情况下,还长了知识。我们知道了春节的由来,习俗与传说,把这个新年了解得十分透彻。在他们抓耳挠腮、苦思冥想之际,课外积累多的我已拔得头筹。
我们为谜面努力思考,却被谜底震惊到。猜灯谜真好玩呀!
回家来过年,人们好团圆
有一句俗话叫“新年阖家欢乐”,就是全家一起快乐地过新年,少了任何一个也不算“阖家”了呀!
因此,奔波在安徽各地的亲戚都赶回老家来过年。大人们坐在桌边聊着近一年来的收获,大家都为对方的收获而夸赞。一年才见一次的朋友,大人们都十分珍惜的,他们抓紧时间聊着家常。而小孩子就不怎么在乎,他们东奔西跑,打成一片,只图快乐与团圆的幸福。
工作固然重要,但血浓于水,亲情更为重要。好好珍惜这阖家团圆的日子,一年只有一次啊!
希望大家能把握住真正的年味,别在网络里遨游,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!
天微微亮起一丝光,桔红的霞光在天边俯视酣睡的人们。我醒了,拉开窗帘,感受那一点点微光带来的暖意,暖意燃烧了我心灵的火,唤醒了我心中的热情。宁静的小镇渐渐热闹起来。你终于来了,新年!
父亲开着车回老家,一路拥堵,小轿车,卡车……熙熙攘攘。车上放着大包、小包,各种年货,花花绿绿包装精美,全是赶着新年过节,想与家人团聚的人。
到了中午,艳阳高照,路边的树林一碧千里,天上瓦蓝一片,扑腾鸣叫的喜鹊,比翼而飞的白鹭点缀其间。路过了一个小村子,那里边鼓声大振,唢呐的声音回荡在山林之间。远远望去,张灯结彩,使朴素的小村子,多姿起来。哦,他们在迎新年呢!
终于,到老家了。它还是像原来那样亲切可爱,厚重的木门敞开着,门边的`小杨树“沙啦啦”地响了起来,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。门对面就是清澈的湖,公鸡、母鸡依旧在湖边走着,还记得小时候,我总是在这湖边,拾几个石子儿打水漂。湖面上正有几只雪白的鹅,灰黄的小鸭游着泳,漾起的水波好是可爱。
推开门,“爷爷!奶奶!”“哟,咏儿回来啦!”奶奶正心不在焉地扫地,看到我微笑着说。她赶快放下扫把,抱了抱我,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鲜红的红包,快速地塞在了我的口袋里。我拿出一看,这个红包鼓鼓的,是一些糖和钱。这时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,说:“你们回来啦!”一边说又给了我一个红包。我不好意思地收下了红包,就跑到附近的小商店买了一盒小鞭炮。我小心翼翼放着玩,那鞭炮每炸起一些尘土,发出一些闷响,都令我快乐。开长途车一脸疲惫的父亲这时却兴奋地扛出了一副大挂鞭炮,点了起来“噼啪”的响声令人兴奋。我躲到屋里,却时不时把眼睛往窗外瞟。
终于到了夜晚,年夜饭吃好了。夜里十点,爷爷和父亲从屋里拿出几箱烟花,有“窜天猴”“飞天鼠”“仙女棒”。我们一起出了门,来到了广阔的场地,父亲点了几箱烟花。“窜天猴”它们陆续射向天空,在天空绽放出美丽的图案,有的像一朵花,有的像一只鸟,有的像一个家……
钟“当当”地响了,十二点整,这充满年味儿的春节令人心生温暖。只有在这喧闹的鞭炮声中才有年味儿,只有在这绽放的烟花中才有年味儿,只有在家人团聚的笑声中才有年味儿。我爱这个充满年味的春节。
大年三十一早,大家就忙着贴春联,红红火火的春联一上墙,年的味道就来了。这是要过大年了,大人们一年忙到尾,终于可以一家团聚在一起,真好!
午后,我便跑到厨房和阿姨做年夜饭。看着那些新鲜的鸡、鸭、鱼、肉,分门别类地洗净、切块,再想想把它们放锅里做好的样子,我似乎都闻到了那诱人的香味,真是让人流口水。若是这一盘盘的美味佳肴上了桌,家人们一定会非常喜欢。这么想着,我在厨房里帮着阿姨忙活开了,洗菜、削皮、准备碗筷……
忙了一个下午,一直待在厨房的我早已累得大汗淋漓,人无力地躺在沙发上,心里想着:哈,我忙了一个下午做的菜,肯定不会差!到时大家若是尝了,一定也会竖起大拇指夸赞我,这样我也算没白忙活。我越想越开心,沾沾自喜了起来。
激动人心的'时刻到了,大家都忙完了各自的工作陆续回家来了。“吃年夜饭啦!吃年夜饭啦!”我和阿姨热情地招呼家人们坐了下来。可来到餐桌,看见满满一桌佳肴的大家,却并没有什么表情,而是——各自拿起了手机,打开了微信。
“正在家吃饭,年底忙不过来。过年让员工放假了,一个星期后开工。”
“亲爱的们,我回来了,忙了个下午真累!”
“同志们、同志们,都还好吗?”
“大家新年快乐。”
“来,发个朋友圈。”
……
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对冰冷的手机说话。眼前的菜,他们一口也没动,眼前的人,他们似乎看不见,就连外婆也拿着手机聊得不亦乐乎。我一点儿也没吃,就已经气饱了,一个人郁闷地走了出去。
街很暗,只有几只路灯在一闪一闪地发出微弱的光。偶尔走过几个路人,也都是“低头一族”。在这昏暗的街头,只有两个小孩在玩烟花,烟花的光亮也丝毫没能带来年的温暖。唉,越来越没有过年的味道了,除夕夜的街道上,吸引眼球的应该是烟花发出的光,而不是手机屏幕的光呀!
为什么如今的年味变得如此清冷呢?为什么过年不是家人陪在身边,而是那冰冷的手机呢。这让我有点害怕过年,多希望大家可以放下手机,用心地陪家人过一个好年啊!
时光飞逝,时间像剑一样走过!一不留神,就过年了。
在30号晚上,我一个在大街上空无一人,远远望去,只有我一个身影,在这里孤单徘徊。心里想人都去哪了!
可是我们庄各种表现都没有,这难道是“与世隔绝”,不可能吧,我记忆中的年味是贴门神的年画了。这种年画,农村里几乎家家都要挂的。一开始,在我眼里那些门神长的都是一个样子,没啥区别,但是年画上却会标注不同的人名,像是秦琼,尉迟恭等。稍微再长大些,我就学会了要从武将手执兵器以及衣服的花纹颜色上,来辨别他们的各自身份。从年画上了解这些历史人物,民间传闻,可以说是童年时最经济实惠的文化快餐。
所以,“年味”始终都在,只是悄悄的改变了旧模样。人们总说年味淡了,其实淡的不是“年味”而是“人心”。
什么叫年味,我一直也没有搞明白,我觉得真的。是年味一年不如一年,以前过年都热热闹闹的,可是现在没有人出来了,也没有小孩子放鞭炮了。尤其是我们这个小庄,真的过年好像是没有过年一样,各自忙自己的,除了初一,拜拜年。好像人都没有似的!
年味去那里了,那什么是年味?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;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;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;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;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;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,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;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,庆祝新的开始;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;就是走在街上乡里街坊见面道着过年好的那种氛围……这就叫年味!
如何过个好年,凝聚了人们对生活、对生命的所有美好祝愿。在过年的日子里,生活被理想化了,理想也被生活化了,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时,就有了年的意味。
曾经,它藏在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;藏在晚辈孝敬长辈的那一杯酒中;也藏在家家户户都贴上的喜庆对联中。如今,它藏在微博、微信、QQ的红包里;藏在悠闲的棋牌麻将、高亢的K歌里;也藏在不管认识不认识,见面都要说过年好的祝福里……
在时钟的转动声中,我们迎来了20XX年的最后一秒,在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,我们迎来了新年。空气中处处弥漫着年味,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。
高速公路上是拥堵的车辆,是迫切归家的心情,外出工作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忙着归家,即便是知晓归家路上的辛苦也仍是执着的归家。人们急躁的心情与高速公路上的水泥味交合,是一种独特的年味。
漫长的等待后,身我终于归到了心日思夜想的家乡。走在泥泞的小路上,由于一场雪与雨的交汇,路上都是随处可见的泥坑。脚踩进了泥水中,虽然弄脏了鞋子与裤脚,可心中的压力也随着四溅的泥水离开。随着泥水蔓延开来的还有爆竹烟花的残余气味,一股淡淡的火药味在空气中蔓延,飘落在我的肩上,心也回归到了家中。伴随着家的味道,推开了在。
推门而入,迎面而来的是年迈的奶奶。奶奶历经沧桑的脸上舒展开了微笑,那是让人舒服的微笑。可微笑后面藏着的却是爬上脸的皱纹。奶奶拉起我的手,往我的手上递了个糖,“过年了,吃颗糖,一年都顺顺利利,甜甜润润的。只是一句简短的祝福,一颗甜滋滋的糖果,却也象征了一个老人的心意。奶奶手里的糖果,也是一种独特的年味。
嘴里是还没化开的糖果,手里是一把做工精细的小刷子,刷子上蘸着的是贴春联用的面糊,浆糊上还飘着热气。我端着盛满面糊的小碗,姐姐拿起刷子,细心的在门窗上均匀地涂抹。爸爸拿起火红的福字与春联,轻轻的贴上。他用手仔细的抚平,丝毫不允许留下褶皱。一番工程后,调皮的堂妹悄咪咪的在手上抹上点面糊,她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,专注于收拾的我丝毫没有察觉,措不急防地被戏弄了一下。我看着堂妹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是开怀大笑的。。脸上的面糊仍存有面粉的香气。嬉闹中,妈妈端出一碗饺子走向正厅,“都别闹了,洗洗手,来吃饺子了。”我们闻声跑去。薄薄的一层饺皮下是满满的肉馅,也是浓浓的年味。
在外漂泊的游子们,无论身在何处,总是藏有一颗渴望家乡的心。即便他们表面坚强,但也只不过是把心中的情绪放在了那颗想归家的心里。他们思念的是家里的一土一石,那独特的年味,更是那家中的人。
“快点,把妈妈单位发的春联贴上!”爸爸说。
贴上那红底黑字,下方还印着两条小蛇的春联。我无意间把头一扭,“金蛇起舞……金蛇……有户人家贴的对联和我们家的模样一样,要是我还小,看到这情景一定会欢呼雀跃,“别人和我们家的一样!现在的我的确意识到了一个问题……
回家问妈妈为什么对联与别人家的一样,妈妈随口说:“这是农行宿舍,住的都是农行员工,当然发的一样,贴的也都类似喽!”我一愣,又猛然想起,在课本上看到的一副对联的黑白照片,一户人家在亲手写春联,那欢声笑语好像已经灌满了我的内心,大人的心思我也明白,不就是两个字“麻烦”或者三个字“没时间”
时间一流,到了除夕晚上,在这世界上,在这世界上生活了十二年的我明显觉得,年味消散,我下楼燃放小烟花,不经意间望了对面一楼的两户人家,一户人家的两个小孩子,各自手握一只手机状的东西正全神贯注的看着,大人们也没有说说笑笑,好像都在上网,干什么的,一点儿也没有过年的气氛,另一户人家大概也是如此,难道正是一位科技的发展阻碍了亲情吗?
回家望望挂起的灯笼。也惨进了许多洋元素,这儿一个蕾丝边,哪儿画上一个方给子,曾经一如我脑海的'那种铺市而又传统的大红灯笼到哪儿去了呢?或装点一些祥云,一些生动的动物,可现在呢?这也不能怪大人,街上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,那种传统的大红灯笼已经十分“稀有”
是啊!随着科技的发展,西洋节日及元素波及全国,并且吞没了大部分中国传统元素,人民也越来越对洋节日感兴趣,队中国的节日越来越冷漠,曾经的谈笑风生,变成现在的一片死寂,曾经的创意想法,倒被现在高级印刷、复印全面的统一;曾经的忙忙碌碌,变成现在的简单了事;曾经的正宗年味,也被西方节日所侵略……
中国的春节属于中国,但是中国人怎样过的好这个节已是一个问题?!
我小叹口气,但是又立即拉起爸爸妈妈的手,开始与他们回复曾经的气氛,又端来饮料和饭菜,打破沉默,为新年干杯,共同回忆难忘的时光,展望和祝福新的一年!
“民以食为天”。每到春节,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,晒出了干炸响铃、葱包侩等各种美食,其中我独爱饺子。
在我家,每到春节,包饺子的活动就开始了。
外婆是包饺子高手,她拿起一张饺子皮熟练地铺在左手,右手拿着勺子,把一大勺馅料放在饺子皮中间,那馅料好像大平原上突然隆起的小山,给人非常突兀的感觉。不过,你别担心馅料太多,外婆的一双巧手肯定会把它包好的。只见外婆手指沾了点水,抹到饺子皮四周,使得平原四周多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,她利索地把饺子皮对折,一眨眼,一个饺子初具雏形了。再接着她开始精雕细琢起来,手指一推一按,饺子边上就多了一个波浪状的精致的花纹。她继续捏花纹,如同艺术家在修饰完善自己的得意作品,脸上神情专注而认真,嘴角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。
随着面皮的渐渐减少,饺子们一个个亭亭玉立稳稳地站在木板上,如同一把把小扇子立在那里,整齐排列,优雅秀气。
我看得心痒痒的,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包了起来。从加料到抹水,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。可是到了捏花纹时,我被难住了,我学着外婆的做法,一推一按,可我的花纹与外婆的截然不同。外婆的花纹像微风吹过水面的波纹一样柔和,可我的花纹一个个像触电似的笔直竖立起来。如果花纹是饺子的头发,外婆的'花纹是温顺的“羊毛卷”,我的花纹则是桀骜不驯的“爆炸头”。外婆的饺子一个个小巧玲珑,姿态优雅,而我的饺子一个个挺着肚皮,东倒西歪的。
我急得面红耳赤,不解地问外婆:“为什么你的饺子那么漂亮,而我的饺子总是包不好呢?”外婆看了看我的饺子,忍着笑,说:“你的饺子其他都非常好,就只有一个问题——加料太多,导致花纹被捏得乱七八糟的。”我听了点点头,便开始适当减少馅料继续尝试,经过不断地努力,这才成功地包出了漂亮的饺子。
鞭炮声中,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,迫不及待地夹一个,轻咬一小口,鲜美的滋味霎时间弥漫了整个口腔,真是“饕餮世间味,最是此物鲜”。
最爱过年的饺子,饺子的鲜美即是年味的香甜。